都说苹果手机的质量杠杠的挪威女足队员齐心协力围绕目标全力以赴.,就在三星note7爆发连环自燃爆炸事件而进行全球召回后,苹果可谓是最大的受益者了挪威女足队员齐心协力围绕目标全力以赴.:那销量可是直线上升啊!
可惜,这次不是三星一个人哭了。今日凌晨最新消息,苹果iPhone7也被曝光爆!炸!了!
iPhone7首炸来了?
今天凌晨,美国科技博客BoyGeniusReport的一篇文章晒出,一部苹果新iPhone7似乎也发生了爆炸。昵称为@kroopthesnoop的网友在Reddit论坛贴出了一张照片,他的黑色iPhone7破损严重,屏幕开裂,边框有明显烧焦的痕迹。
这位网友并未对爆炸事件进行详细解释,也没有描述当时爆炸的详细时间、地点,只是说“至少包装没着火”。
通过照片来看,该苹果iPhone 7手机屏幕和背板已经分列开,有明显灼烧的痕迹,看来完全报废。有网友回帖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网友kroopthesnoop回复称:“不太确定,但应该是是工厂或者运送途中出了问题”。
对于此事,有网友调侃称“苹果在抄袭三星的功能”,也有网友质疑为何手机包装盒没有被烧毁,目前还不清楚事件的原因,是否是手机的问题也不得而知。
截至发稿,苹果公司还没有做出任何回应。不过,目前接二连三的手机特别是新款手机爆炸事件除了带给手机厂商更多警示外,也不能排除其中一些是个别网友为博关注进行的炒作。
但是,市场作出了迅速反应,苹果股价周四开盘即应声下跌……截至北京时间23:06,苹果股价跌1.20%,报112.59美元,早盘最低至112.38美元,世界最大上市公司的市值损失了近85亿美元。而科技股领军的纳斯达克综指下跌0.40%,报5297.47点。该指数一度下跌近0.5%。
[page]
都是刁民想黑苹果?
有趣的是,中国科技圈也迅速反应。今天早上,微博网友@鄭峻在微博上晒出了iPhone 7 Plus爆炸的图片,并称手机爆炸是因为运输过程中遭到外力冲击,导致锂电池燃爆的。
与此同时,他还晒出了多张手机爆炸后的图片,从图片上来看,iPhone 7 Plus简直就已经是面目全非了,但是@鄭峻在微博上强调:用户收到这部iPhone 7 Plus手机的时候就是这样,至于爆炸明显是在运输过程中遭到外力冲击,导致锂电池燃爆的,该庆幸UPS的飞机和卡车没有起火。
这下没人挤兑三星了?
此前,三星Note 7 手机在全球已造成近40起爆炸事故。就在昨天,三星Note 7国行版已经出现第六炸了,简直每天都是“鬼知道经历了什么”。
美国佛罗里达州用户那桑·多纳切(Nathan Dornacher)使用的三星Note 7 爆炸,他之前在车内给Note7充电。车的方向盘、仪表盘等已经面目全非。
这下苹果也曝出爆炸消息……三星总算要松一口气了,华为更要笑没了眼吧!
就在9月29日,三星再次发布声明,就Note7事件向中国用户致歉并重申第三方检测结果。这次声明也是自Note7全球召回以来第三次在中国发布声明。
随着连续不断传出的国行Note7爆炸案件,用户在网上对三星电子公司的呼声越来越大,大多数用户认为三星电子在国内与国际间存在双重标准。在昨日三星发布的声明中,三星对此作出回应。
因为“连续爆炸门”,三星公司可能就此损失近 50亿美金——作为贡献韩国GDP超过五分之一的三星,这一次可真是惊动了国本。
三星也在想办法尽全力挽救糟糕的局面,一方面召回旧版Note7,另一方面在组织用户更换新产品。
据网友透露,此前在工信部入网的6GB皇帝版Note7很快就要推出了,将采用骁龙820处理器,但不知道命名会不会变。三星工程师@戈蓝V也转发了这条微博,但对此事并未作出明确的回应。
其实在Note7发布之前,就有迹象表明,三星还准备了一个6GB内存高配版本,该版本被大家称为“皇帝版”,可能会主要针对中国市场。
只是三星在中国市场还有机会么?我凯发k8国际们拭目而待啊。
[page]
可能爆炸的还不止手机……
三星Note7爆炸门,据官方解释是Note 7 是手机锂离子电池的电池芯出了问题。因为制造工艺失误,电池的阴极和阳极相接触,导致电池芯过热从而引发爆炸。
爆炸一次不可怕,连续爆炸才可怕。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同样由于电池、连续起火的特斯拉。
2015年年末,特斯拉还忙着统计去年全球交付总量达到50,580辆的傲人成绩的时候, 1 月1 日挪威一辆Model S 充电时突然起火——所幸车内无人。
由于特斯拉使用的动力电池是三元锂电池,而三元锂电池燃烧时不能直接用水或者二氧化碳扑灭,专用的铜粉水造价太高又不常见,所以当时的挪威消防队员只能用泡沫控制周边火势,直到这辆Model S 完全烧毁。
传统锂电池的安全性始终是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人们的心头。为什么锂电池容易爆炸?我们先看一下锂电池的解剖图:
普通的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隔膜组成。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来回“奔跑”,完成充放电的过程。有了电解质,锂离子才能“奔跑”。正负极之间用陶瓷或者其他聚合物制成的隔膜隔开,电池的正负极因此避免了直接接触。
安全隐患就在这个隔膜上。一旦高压、过热,隔膜很容易被穿破,导致正负极接触,造成内部短路。据《科技日报》报道,三星为了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延长续航能力,采用了更薄的隔膜材料,所以才会事故频出。
想想看,一辆特斯拉需要使用7000多节18650型号锂电池,只要其中一节出了问题……
只有一个改变才可以彻底解决问题——把液体的电解质换成固体的。
固态电解质能让电池正负极永不接触。即使发生过热情况,固态电解质只是熔化成绝缘体,温度下降后又能恢复成固体,不会分解出气体和多余的热量。
如果一个锂电池,换成固态电解质,它就叫做“固态电池”。
人类在固态电池上探索的道路至今已经有六十多年。最先生产出来的固态电池,不是那种厚厚的、或者圆圆的,而是像一层薄膜一样。
第一个报道产出固态电池的是日本人。1982年,日本Hitachi公司首先声明自己产出了厚度小于10 μm的固态电池,是一层薄膜。但这块电池的功率太低,无法驱动任何电子设备。
薄膜电池现在有更成熟的产品了。 2008年,美国的Infinite Power Solutions (IPS)公司推出了一种全固态薄膜电池。它只有一个指甲盖大小、两张纸厚,15分钟就能充到90%的电量,可充放电10万次,使用至少15年。由于是全固态,这种薄膜电池可以随意弯折,在-40℃到 85℃温度范围、甚至水下一千多米都能安全使用。
2015年, Infinite Power Solutions公司被苹果收购,开始研究用于可穿戴设备上的固态电池。可以想象,如果苹果手表用上固态电池,就能解决续航时间以及体积问题了。
这种薄膜形状的固态电池,在微型电子器件市场上应用广泛。世界范围内,有十几家公司拥有薄膜电池的专利,除了上面提到的两家,还有法国Bellcore、美国Cymbet、台湾辉能科技、俄罗斯的GS Nanotech等。
但薄膜电池生产成本实在太高。它需要利用一种叫做气相沉积的技术,所用设备动辄上百万。如果将薄膜电池用到手机上,一台苹果能卖到100多万。
另外,因为电极是薄膜,薄膜电池能储存的能量很少,别说电动车了,手机需要的电力都供不上。
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大容量的非薄膜型固态电池。但非薄膜型的电池,目前技术还不是很靠谱。
什么时候固态电池才能够进入大规模产业化?
大部分业界的人挺乐观。《日经技术》认为,“预计3 年内能出现性能为现有锂离子电池2 倍多的产品”。2013年,美国能源存储联合研究中心(JCESR)则说,“ 5 年内(2018年)开发出(相比普通锂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 倍、价格降至1/5的蓄电池”。
但科研领域的学者们都偏保守——他们认为“毕竟研究出产品跟能形成产业是两码事”。2016年上半年,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泓博士说:至少要到2020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出产的固态电池“可能试水到商业化的程度”,而“真正的全固态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欢迎加小编微信:mobile789
----高逼格公众号推荐----
▼
「汽车观察」
了解最新汽车资讯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哦~
发表评论